当下,很多人对无人机已经不再陌生,从美军无人机到街头孩子手中的玩具,特别是我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出现的无人机方队,更是让人印象深刻。那么,无人机到底能干啥?无人机离我们有多远?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济南交警已经使用了无人机,其研究和应用水平还很高。
那个未圆的“飞行梦”
上下班高峰某处路段出现大面积拥堵,怎么办?大家熟悉的是,交警风风火火赶到现场,凭经验根据目测情况做出判断,进行指挥疏导。然而,交警能在多长时间赶到还是一个未知数,面对一分钟就可能出现的数百米压车,很多时候他们几乎无能为力。
那么,有没有一个新的方法,让拥堵刚刚出现就被及时处置,避免大规模的拥堵发生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无人机,已经进入了警营。
不远的将来,一旦再遇到这种情况,民警坐在笔记本电脑前,遥控无人机飞临拥堵路段上空,拍下路面情况并实时传回,民警使用程序快速判断需要采取的措施,及时发出指令……
每个人可能都有飞翔的梦想,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忘记了,有人实现了。济南交警市中大队公共关系科科长黄钰峰,操作无人机的交警,是一个梦想没实现却将梦想变成了现实的人。
熟悉黄钰峰的人都叫他老黄,都知道他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只要一提起无人机,他却滔滔不绝。老黄说,自己从小就是航模“发烧友”,甚至梦想着长大后能当一名飞行员。后来考入公安院校,毕业后成了一名交警,远离了航天梦。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那些大大小小的飞机。上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后,无人机开始飞速发展并广泛运用。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人侦察机在现代局部战争中显示的巨大威力,使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我什么时候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无人机?”有了这个想法后,黄钰峰每天茶不思饭不想,像是着了魔似的关注着无人机。为强化专业技术,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利用业余时间到山东大学学起了计算机。在当时,这一举动被很多人所不理解。
“初入职场,而且是一名公务员,家里人都觉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应该好好安定下来。但也许是因为自己心里有一份未完成的梦想,我还是毅然决然地自己学了起来。”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黄钰峰眼里充满了笃定。事实也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经过多年努力和坚持,他的无人机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课题,已经连续在省市获奖,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无人机怎样管理交通
老黄介绍,由于无人机具有体积小、机动灵活、操作简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续航时间长、可执行人工驾驶无法完成的任务等特殊优势,近年来逐渐进入民用事业。如森林防火、地质勘探、航拍航测、电力维护、考古等诸多领域。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和日本,无人飞机的应用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并逐步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高方向转变。
在道路交通超负荷运转的今天,特别是流量高峰期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成为交通拥堵的诱因,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制约交通畅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故现场的快速撤离已成为避免造成大面积拥堵的必要手段,轻微事故可以发挥快速处理的优势来节约时间,但对损失较大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还需要保护现场等待民警处理。如遇早晚高峰期拥堵时刻或者高架路上的交通事故,民警到达现场的时间难以估计。
目前,我市人、车、路的矛盾日益突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加强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高效、安全、快捷的交通环境,已成为城市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交警,又是一位无人机爱好者,从2007年左右开始,黄钰峰经常会思考,如何才能避免以往传统监控和信息采集系统视角窄、无法移动等弊端,又能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交通管理监测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在前期技术的支撑下,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帮助下,2013年8月,基于无人直升机的交通管理平台项目应运而生。
多才多艺的无人机“交警”
谈起无人机在交通管理中可以完成的具体工作,黄钰峰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他介绍,基于无人直升机的交通管理平台项目将无人直升机用于交通管理,利用3G高清即时传输系统采集交通实时状况,并将现场勘查情况通过3G网络进行实景传输。与影像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图像处理系统整合而构成空中交通信息采集平台。
首先,无人机可以定点、定路线巡逻,有效扩大巡逻管控范围。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通过数传电台或3G将巡逻画面实时传回指挥中心,观察员通过上行线路可以控制监控方向和观察细节,增强交通管理中巡逻管控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有效提升管理水平,节约人力物力。如:实时观察突发事件、大型活动、重点区域、节假日景区周边等实时交通状况的变化,恶劣天气的交通预警等。
道路的畅通需要合理的规划、有效的组织,而这首先依赖于交通流量的数据及变化规律。将无人机携带的光学摄像机或合成孔径雷达用于大面积的流量调查,具有覆盖面广、准确率高、直观性强、节约成本等独特优势。通过定时、定点拍摄获取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流量的变化规律。
现场图是处理事故的重要依据,事故现场具有不可再生性,民警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对现场进行勘察测量,手工绘制现场图才能撤除事故现场,这些环节都要耗费时间去完成,如果发生多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上述环节耗时会大大增加;特别是造成大面积交通堵塞的事故现场,民警赶到的时间会更长。受人的因素影响,手工绘制现场图的准确性难免会有出入,作为证据常常会受到置疑;利用无人机在事故现场正上方进行定高拍照,通过改变飞行高度可得到各种比例现场图,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快速、准确,特别是使大型事故现场图的获得变得简单得多,它的准确度不言而喻;作为证据具有不可替代的准确性,为后期事故的处理特别是复杂现场事故的处理提供强有力的证据保障。
给城市拍个三维立体照
目前,传统的路面监控设备在交通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指挥员可以实时观察着某一点的交通状况,以各个点的监控状况和路面信息反馈为依据来进行区域交通组织。由于受监控角度和监视画面数量的影响,很难反映一定区域内的整体交通状况。利用无人机的观察范围和飞行高度成正比的优势,改变飞行高度和飞行地点,可以对局部和整体的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弥补传统监控视角单一的弊端,大幅提高指挥调度的准确性,有利于高峰期交通流的整体调度。
一些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在突发事件取证中,无人机可以发挥功效,监视事件过程;可以为指挥员提供现场的一手资料;可以通过现场视频获取犯罪证据;还可以对现场的违法苗头起到震慑作用。
“给济南拍个三维立体照,不管是哪里、什么时候都可以通过数字图片还原城市的样子。”老黄有这样一个梦想。
老黄说的是三维建模,就是以无人机为载体,携带新型三维激光雷达和高精度惯性测量组合以及数据解算加工单元一起组成激光三维扫描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可形成数据获取、处理、应用分析一体化的快速遥感技术手段,其机动快速的响应能力和多视角、多类型、高精度的探测能力使遥感监测的应用面大大拓宽,用于交通可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交通管理中空间数据源严重不足、实效性不高的瓶颈问题,利用机载激光扫描系统对道路、路口、路段、堵点等拍摄对象进行扫描,建立拍摄对象三维模型,通过建模指导的道路规划、改造和管理,使交通、规划趋于合理。他说,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立节约型社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让无人机“再飞一会儿”
近几年,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无人机的自身水平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随着4G时代的到来、3G技术日趋完善,3G视频图像传输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在黄钰峰的操作下,搭载有交通管理平台的无人机已经升空飞行百余次,拍下了大量珍贵的航拍照片、视频。黄钰峰把这些影像资料存到了电脑中,有空就拿出来认真欣赏。“这些照片就像是我的孩子,看到它们我很有成就感。”
黄钰峰告诉记者,数据统计显示,无人直升机应用于交通管理将提高工作效率30%左右,节省管理费用预计可达50%左右。但是由于无人直升机造价比较高,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目前的推广工作依然面临不小的阻力。他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他的项目可以实现更多的城市管理功能。
9月15日至18日,第一届全国机器人运动大赛在江苏武进举办。市中交警大队5名民警代表济南交警参加了无人机任务赛,以7胜1负的优异战绩获得亚军。10月24日,省体育局举行表彰大会,市中交警大队荣获突出贡献奖,黄钰峰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无人机不能“无人管”
老黄说,无人机和航模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没有飞行控制系统。航模只能在视距内飞行,视距距离是500米,航模飞行高度不超过120米。无人机完全不是这样,无人机不用遥控器,可以通过电脑,通过地面站,地面通讯链路来指挥。无人机可以完全自主飞行,只要在地面站编好程序,无人机可以按照设定航线飞行,最后飞回原点降落。
据了解,2013年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重量小于等于7公斤的微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500米、相对高度低于120米范围内,无须证照管理,但应尽可能避免遥控飞机进入过高空域;重量等指标高于上述标准的无人机以及飞入复杂空域内的,驾驶员需纳入行业协会甚至民航局的监管。
按照国家民航局的规定,今年4月起,无人机驾驶员资质及训练质量管理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负责,这也是我国首次对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培训提出要求,分析人士认为这迈出了无人机正规化管理的第一步。
黄钰峰说,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机呈现井喷式发展,无人机的管理已成为世界性难题,“黑飞”现象普遍存在,无人机无序飞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他认为,对于无人机的管理,首先应该加强立法,从法律层面使无人机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再就是对无人机管理应采用源头管理、多部门协作、实时飞行动态监控的管理模式。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无人机做到有效监管、秩序飞行。
本文及图片转载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