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在宁国市港口镇集镇建成区及生态工业园区上空,经常能看到有无人机在飞行。原来,这是港口镇请来的综合执法“好帮手”。在执法巡查过程中,无人机充当着“巡查员”和“信息员”的重要角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薄弱的执法力量成为城市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难点。”港口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文炜说道,“实施无人机综合执法,是我们探索出来的新方式,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很领先的。”
违法建筑无所遁形
划定综合执法范围后,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将无人机送到指定位置。无人机采取精准悬停、前视障碍物感知、智能跟随、设定线路航拍等方式,进行外业遥感数据收集,并将采集的图像信号通过无线通信设备传送到地面基站。
地面基站接收到讯息后,由内业工作组对传回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处理,将影像的畸变差加以纠正,从而得到质量较高的影像。而后,将处理后的遥感影像数据与前次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叠加对比分析,运用国土资源部南京督察局先进的国土卫星图片判图技术,将变化部分进行矢量化,勾画出疑似监测图斑。
除了在执法过程中使用无人机外,港口镇还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综合执法管理体系。
疑似违法图斑调查结果被整理成卷宗文档,上传至港口镇政府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由平台管理员分类派遣到国土、城管、规划、农林水局、民政等相关部门。根据事先监测到的详细位置,由对应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核查,初步确定违法建设的内容、范围和性质。如违法建设行为属实,移交到对应执法部门进行处理;如核查建筑并非违法建设,则及时消除疑似图斑。
执法力量得到释放
现在的违法建筑,具有建设速度快、位置隐蔽的特点。发现难,尤其是早发现难,一直是违法建设管理中的难点和痛点。在启用无人机开展综合执法工作之前,港口镇通常采取卫星遥感、高空瞭望摄像机、执法巡查、成立信息员队伍、群众有奖举报等方式。这些老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监控有死角、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
无人机综合执法系统具有灵活方便、高分辨率、功能强大和高效率的特点,仅需1—2天就可以完成“发现、定位、取证、报告、处理”的查违流程。有了无人机参与综合执法管理后,全镇形成了“露头就打”的管理态势,对少数群众存在的侥幸违法建设行为也产生了震慑作用。“早发现、快处置,有效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港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华评价道,“为此,我们确定3天为一个监管周期。”
不得不提的是,在实施无人机执法之前,港口镇的集镇管理一直是靠人工巡查。港口镇生态工业园区为执法巡查配备了一辆巡逻车,“一车两人”组成的巡逻队伍每天都要外出巡查。对于一个仅由8名工作人员组成的集镇城管队伍来说,除了带来经费压力外,最大的难处在于人力不足。文炜说:“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卫星图片比对技术,这在源头上有效地建立了发现机制,各执法部门可将工作的主要精力转移到违法问题的处理上。”
新兴技术全面推广
虽然无人机还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但通过前期的试运行,目前在港口镇,该项技术在综合执法中的运用已较成熟。
在集镇建成区和山门村进行测试和试运行的近3个月间,港口镇无人机综合执法发现疑似图斑23处,其中城市管理违法建设7处(隐蔽场所5处)、国土资源管理8处(矿产资源违法开采1处、农民建房5处),全部得到有效制止。仅8月份,就发现可疑图斑11处,移交国土部门7处,移交城市管理部门处理1处。
“效果很明显,不仅减轻了我们执法队伍的压力,也克服了一些人工巡查必然会存在的问题。”文炜说。
今年8月,无人机巡查出港口镇山门村有一处疑似违法建筑。城管部门迅速派人到实地核查,确定这一建筑是违法所建。在调查中得知,该建筑并非新建,但因地点较隐蔽,一直未被综合执法巡逻队伍查到。但这次,却没有逃过无人机的“锐眼”。“人工巡查难免会有一些地方巡查不到,但无人机能做到覆盖所有监视盲区,精准抓取讯息并迅速反馈。”文炜说。
因为实施效果好,9月份,无人机综合执法工作在港口镇正式启动并全面推广。“我们5月份提出探索使用无人机,是为了查违建,但现在看到效果后,我们决定将无人机的使用运用到更多执法工作中去。”文炜介绍。
由最初的“无人机查违建”到“无人机综合执法”,目前,港口镇无人机综合执法范围包括集镇建成区及控制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建成区及控制区、采矿区和环保敏感区,共计13.5平方公里。在执法内容上,包括城市违法建设与管理、国土资源及基本农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林业管理、规划控制管理、环保重点区域监管、乱埋乱葬、乱种乱养等。文炜还说:“目前是秸秆禁烧防控的关键时期,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也会充分发挥好无人机监测的优势。”
本文及图片转载网络 侵删